一带一路丨高危风险下,出口企业承建项目如何险中求胜
伊拉克战后成品油十分短缺,政府一直致力于解决成品油短缺问题。2004年以来,本项目买方获准在伊拉克库尔德的Khurmalla 地区建设并运营石油加工中心,由买方替代库尔德政府在Kalak(伊拉克北部库尔德地区的Erbil省首府)建设多个炼油厂,以满足当地日益增长的成品油需求,伊拉克地区政府支付买方石油加工费。
项目概况
2013年,中国Q企业与该项目买方签订EPC合同,承建该炼油厂项目的第四期工程,包括项目的设计、设备采购和施工,其中核心设备采购和施工工程由中国Q企业分包给业主指定的
分包商,Q企业与业主及分包商就设计、接口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沟通与规划。
按照目前合同约定,项目建设期为4年,买方支付预付款后,在建设期内,按10个节点分别确认债权,每一节点确认债权后买方2年后付款。为了规避买家的商业风险和伊拉克的政治风险,中国Q企业向中国信保提出投保特定合同保险,为有效控制风险,中国Q企业要求买方在商务合同项下提供相关的资产抵押、部分股权质押和保证金质押、开出商业本票等,并对买方加工费账户进行监管等保障措施。
中国信保对该项目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后,通过特定合同保险保单承保了买方破产和拖欠风险以及伊拉克政治风险。同时,为解决融资问题,中国Q企业将每笔应收账款卖断给融资银行,提前实现资金回收。
项目风险
政治风险
项目所在国伊拉克国别风险较高,项目所在地库尔德地区属于高度自治的地区。虽然库尔德自治政府处于事实独立的状态,但历史上库尔德自治政府同中央政府的紧张局势和冲突时有发生,未来局部地区的政治风险走势仍值得关注。库尔德政府油气资源开发因未获得中央政府批准,未来可能会面临被终止风险,届时可能会影响到库尔德政府给买方付款,进而影响买方对该项目的付款。
商业风险
伊拉克目前处于战后重建阶段,成品油严重供不应求,市场风险较低。该项目的产品可满足市场急需,因此项目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该项目可行性较好,未来收益率较高。项目买方为当地财团,依托与政府的石油加工协议,形成较为稳定充足的还款来源。中国信保参与了项目结构设计安排的商务谈判,最终达成的系列担保措施能形成对买方强有力的制约力,但未来一旦发生风险,资产处置实际效果仍然不确定。
项目启示
1、特定合同保险可以帮助企业的海外工程承包项目规避风险,并提供融资支持
本项目所在国属于高风险国家,出口企业不仅在项目承建过程中可能面临战争暴乱等政治风险,还有可能因买家拖欠、破产等原因导致无法及时收到应收账款。通过投保特定合同保险,出口企业可将项目所在国的政治风险和商业风险转嫁至中国信保,获得风险保障。此外该项目涉及金额大,项目建设期需要垫付的资金规模较大,对出口企业造成一定的资金压力,通过特定合同保险覆盖商业风险和政治风险,使出口企业未来应收账款来源有保障,凭借保单成功获得银行融资,有效解决了出口企业融资压力大的问题。
2、项目前期引入中国信保参与商务合同洽谈,共同推进项目
为充分获得中国金融机构的支持,中国企业在项目进行的初期阶段,可事先与中国信保充分沟通项目的有关信息,尤其对于这类风险较高、融资规模大的项目,更需要在项目的结构设计、融资安排等方面进行充分论证并与中国信保及融资银行实现充分沟通,以确保项目顺利的推进。同时,中国信保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的信息支持,便于企业以最优的条件获得项目。任何项目的健康运转都是离不开参与方的共同努力,中国信保在项目的运行过程中,承担了协调人和融资顾问的角色,最大程度发挥了政策性金融机构为中国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