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丨成套设备出口忙,风险控制信保帮
“一带一路”政策暖风频吹,中国出口企业在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争取优质项目,在巨大的“市场蛋糕”中分一杯羹。
承保案例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陶瓷生产大国,受益于本国经济发展状况,陶瓷需求量不断上升,相应地,陶瓷设备出口出现了良好的市场机会。
如广东M公司,产研相融,独具优势,和其他出口企业一般,积极拓展发展态势良好的东南亚市场。2013年,广东M公司与印尼IS公司签订合作意向,合作内容包括设备产品与装配,技术支持与培训服务等。作为合同履行的诚意,合同以项目费用20%作为预付款,备货期6个月,货物出运后剩余80%每半年支付一次,分四次支付。
广州M公司在项目选取与把握上颇具借鉴意义,首选与公司本身优势契合的项目,在获取项目的难易程度较低。其次,在区域选择上,对项目所处区域的发展状况做了一定的考察工作。在合同条款上,相应的预付款,对于广东公司而言,有助于缓和资金流转状况。
风险提示
广东M公司虽看似获得一份状况良好的项目,但在实际风险诊断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1、本项目备货期长、设备出口周期长,买家规模较小,发货前存在一定的弃单风险,发货后面临付款违约风险。
2、承赖印尼政治短期的稳定性,国内经济获得较好的发展,但是印尼(评级D1类)长期存在着的分离主义、极端势力、种族和宗教冲突以及政府腐败等影响其社会稳定的因素,可能会对项目造成一定的影响。
小编有话说:
1、善用征信渠道,全面掌握买家情况
中国信保资信SinoRating,是中国信保向海内外客户提供资信产品和服务的专业咨询机构,拥有众多数据库资源,为客户提供质量稳定可靠的买家专业资信调查报告,有效地满足出口企业全面掌握买家资信的需求,便于采用灵活的付款方式与买家开展业务合作,争取海外订单。
2、利用出口信用保险工具,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近年来全球整体经济环境不佳,出口企业保守的信用政策难以在海外获得订单,为提升竞争优势,出口企业借助中国信保为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在采取灵活多变的付款方式的同时,尽量规避项目可能面临的政治风险和商业风险。
3、全程风险保障,解除企业后顾之忧
出口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既要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也要防范海外风险,由于出口企业在设备备货期已发生成本投入,设备出口后应收账款最长期限为两年,出口企业签署的商务合同生效后可能面临的风险包括设备出运前买方弃单造成成本投入的损失、设备出口后可能面临的买方拖欠、破产的风险和政治风险。中国信保通过特定合同附加成本损失风险,一揽子为出口企业提供全程的风险保障,解除企业后顾之忧。
4、借助信保保单,解决融资难题
中国信保资信SinoRating,是中国信保向海内外客户提供资信产品和服务的专业咨询机构,拥有众多数据库资源,为客户提供质量稳定可靠的买家专业资信调查报告,有效地满足出口企业全面掌握买家资信的需求,便于采用灵活的付款方式与买家开展业务合作,争取海外订单。